2025年3月5日,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深入奉贤区,实地调研水环境建设和水生态治理成果。奉贤区委书记袁泉、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阮仁良、奉贤区水务局副局长高艳陪同调研。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水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卿陪同讲解水生态修复技术,展示了项目治理的突出成果。此次调研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彰显了上海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体现了上海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定决心。
在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十四五”水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上海市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治理。张小宏副市长在调研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切实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次调研正是基于上海市“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总体要求,聚焦奉贤区重点水环境治理项目,检验水环境生态建设成效,探索河湖长效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奉贤新城金海湖水生态治理工程
奉贤新城金海湖治理项目,俗称“上海之鱼”,因其外形酷似金鱼而得名。该项目位于奉贤区南桥新城,规划占地2.53平方公里,水体容量约2.18×10⁶立方米,水面面积54万平方米,平均水深4米、局部深度达5至7米。自2005年由规划大师拉瑞·奚伯斯以大地雕塑手法构思建造以来,该城市生态地标已稳步运行十余年,成为奉贤新城生态基底的重要支撑。
王丽卿教授介绍,“上海之鱼”项目采用了上海水生科技自主研发的“水生森林系统净化技术”和“生物操纵技术”,科学配置沉水、浅水及滨水植物,最大限度吸收水体营养物质。同时,通过调整鱼类群落结构,引入滤食性鱼种,有效抑制藻类水华暴发,实现水质净化与生态景观的协同提升。”
自2011年水生态净化系统全面运行以来,项目在严寒、台暴等恶劣气候和周边施工干扰考验下,始终保持生态稳定、水质澄澈、生态景观优美,水质常年稳定达国家地表水Ⅱ-Ⅲ类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2.5米以上。作为区域“清水生产库”,该项目每日净化率约4%~5%,每日向周边水系提供约10万吨清水,极大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推动了地区房产价值和经济的协同发展。此外,项目还吸引了各地众多单位和专家前来考察交流,成为奉贤生态建设的典范。
庄行镇浦秀村水体治理
项目位于奉贤区庄行镇北部的浦秀村,是上海市2024年水美村庄重点试点项目之一,也属于上海市政府重点推进的第二批郊野公园项目。项目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涵盖桃树林、民居、涵养林及河道等多样生态景观。
治理前,浦秀西闸路河治理前水质浑浊、透明度不足30厘米,水下植物杂乱无章。公司以“外源污染控制、生境保障、水生森林净化系统构建和透明度提升”为主要技术路径。通过构建雨水口生态拦截及林地退水滤净系统,有效拦截外源污染。同时,采取科学地调控水位和底质改良措施,营造良好的水生生物生境。项目还特别选择“四季常绿矮生耐寒苦草”为核心沉水植物,成功建立水下草皮净化系统,优化水生态系统及食物链结构,提升生态韧性。
自2024年5月实施以来,浦秀村水质实现快速改善,目前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水体透明度稳定在1.2米以上,营造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推动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未来
此次副市长调研,体现了上海市政府对奉贤区水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工作的高度关注与肯定。副市长张小宏强调,未来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和智慧管理,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模式,确保水体长效净化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生态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奉贤区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强化协同联动,扎实推进水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水环境治理样板,为全国水环境保护贡献更多“上海智慧”和“奉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