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上海水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负责人徐后涛、副总经理高启率队前往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交流,双方围绕“水生态治理经济价值转化”、“智慧农业与生态技术协同”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探讨,积极谋划生态农业产业化合作方向。中联智慧农业业务部副经理杨贵杰、高级顾问张丙胜携技术团队陈宇、王磊、乔冬梅等人热情接待,双方就携手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共绘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蓝图达成重要共识。
智慧农业基地探访:科技赋能生态农业
在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考察团深入了解了智能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平台及生态种养一体化的示范区。中联技术团队展示了数字化种植与田间智能物联网设备应用在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重点介绍了数据采集-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的技术体系。
公司副总徐后涛高度评价中联的数字化能力:“将智能农机、数据模型与生态治理结合,可大幅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效率,这与水生科技‘水下森林’技术的减污降碳目标高度契合。”
座谈聚焦:智慧农业+水生态协同发展破题之道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三大合作方向达成共识:
l 技术融合创新:联合开发“农业-水域”联动的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农田退水磷氮负荷预警与水生态修复响应联动;
l 模式协同升级:合作推进“渔稻共生”、“湿地农业”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利用上海水生科技沉水植物净化系统有效衔接农田灌溉与水环境治理;
l 项目示范落地:借助中联智慧农业的布局和探索,率先在长三角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沟渠+智慧湿地”试点,构建从污染拦截到生态增值的全链条体系。
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杨贵杰表示:“中联在智能农机和农业大数据领域积累的优势,与上海水生科技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方面高度互补,双方合作能打造‘问题诊断-工程治理-持续运营’的完整农业生态服务闭环。”上海水生科技公司高启进一步补充:“我们计划在稻虾共作示范区引入‘水下森林’技术,既能净化水体,又能提升水产品质,真正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合作展望:锚定“双碳”目标共拓蓝海市场
顺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双方计划成立联合工作组,重点推进战略性任务。
此次跨界联动,标志着水生态治理从“环境工程”向新兴的“生态经济”成果迈进。“水生态+智慧农业”创新模式落地实施后,必将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每一片“水下森林”都将成为孕育生态经济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