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账号推送了一则介绍我司承建的“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文章,肯定了我司在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成绩,全文如下:
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森公园南湖治理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每年春末至秋初季节,南湖水体藻华现象严重,水质浓稠腥臭,市民意见较大,曾多次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投诉。同时,南湖是蜀峰湾公园北湖的上游水系,北湖已于2014年初进行了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现在水体清澈,可视深度达1.5米左右,水质基本达到Ⅲ类。在此情况下,经合肥市政府同意,对南湖进行综合治理,还南湖美丽湖景。
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麓,为城中山体公园一部分,是环巢湖流域治理四期项目,也是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考核合肥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内容。该项目东起香樟大道,西至玉兰大道,北至黄山路,南至华润澜溪镇,建设总用地约293亩,其中水面约110亩,由天然降雨汇集而成,汇水面积约2317亩。
其治理理念为:综合利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水生森林构建等概念,通过控制增量、削减存量、扩大容量、建立水生森林生态系统等治理措施,实现南湖自净能力。同时充分保留区位近自然原生态林地地貌,保护和丰富了鸟类栖息地环境。主要建设内容为水环境生态修复,截污工程,绿化提升(水源涵养林和苗圃改造),附属工程(道路、旅游公厕、路灯等),总投资约4071万元,工程主要措施如下:
1、淤泥分层处理技术。降排已受污染的湖水,收集截除污水源,根据淤泥粒径及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分层处理利用,表层淤泥推土干化做地形,中层用作周边绿化,下层作为沉水植物栽培基质,最大程度减少挖方量,在场地内平衡淤泥填挖方量,因地制宜完成淤泥处理工程。
2、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以氧化塘、过滤沟、潜流湿地等物理技术为主体,先期净化初期雨水及地表径流,为南湖提供清洁补水水源。
3、水生森林系统构建技术。在控源截污、基础生境改造的技术上,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浮叶及挺水植物为辅,配合水生动物、微生物构建完善、稳定的水体生态系统,达到水质净化与保持的目的。
4、低影响开发技术。充分利用原有林地与岛屿,尽量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林地及城市鸟类保护区,发挥其景观、含蓄水源及鸟类保护功能。
5、明确工程签订的工程质量要求。根据工程特征和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及可能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编制详尽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本项目主要目标为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提升到IV类以上,通过“截水控源、水生森林净化系统建立、海绵城市理念”逐步实现了水质达标要求。
6、根据科学的设计技术及理念,明确项目控制点。设计理念: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理念;②水生森林净化系统理念;③海绵城市理念;④低碳开发理念。关键工序:截污、清淤、水环境。通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会议,通过技术核定及技术复核等制度,最终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
污水全部截入市政管网,水面由原来的70亩扩大至110亩,蓄水量由原来的5万方扩容至10万方,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提升到IV类以上,水体通过生物生态治理,已初步实现自我净化,水体透明度达到1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