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刊发于中国环境网的名为《大限已过,成绩堪忧 黑臭水体治理:是太难,还是太快?》的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与讨论,“在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上,截至2018年1月30日,全国要求在2017年消除的黑臭水中,显示‘尚在治理中’的有789个,‘方案制定中’的有190个,未完成率接近一半。”
2017作为黑臭水体治理“元年”,经过从上至下雷厉风行地组织实施,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浙江、贵州、四川、福建等9个省区率先达到考核要求并销号(这些也是我司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的区域),其他地区也将压力化作动力不断推进治理工作的开展。然而阶段性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反映在进度的滞后,也有治理效果的反复,因此,不少业内人士提出疑问:三十年污染,花一两年治理,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
各地在国家硬性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的黑臭水体治理时间表大多存在低估治理难度的问题,因此导致了文中所说的“病急乱投医”的现象。相比治理进度的相对滞后,将各种资源耗费在不靠谱之处更令人忧虑,慢一点没关系,但必须要选对正确的道路并踏实走下去。
黑臭水体怎么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指出了基本技术路线: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
控源截污是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涉及到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等历史欠账的弥补和改造升级,难度很大,需要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进和协调统筹。而内源治理应着眼于恢复和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使水体生态系统得以重建,而非急功近利地使用化学、物理手段简单粗暴地将水暂时变清以应付考核。我们必须根据治理水体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以求巩固治理成效,不致再次黑臭。
在“好公司不够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水环境治理市场中,选择具有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公司尤为重要。真金不怕火炼,成绩铸就品牌,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Shanghai Aquatic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以建设、恢复、修复水环境为使命,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措施,科学控制水体污染源,重构水体生态系统,在全国各地缔造了众多精品工程。
黑臭水体治理仍任重而道远,上海水生与您携手共进,步步踏实,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