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动态 整改动真碰硬,实现天蓝水清(人民日报)
整改动真碰硬,实现天蓝水清(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16
分享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咬住问题不放松,把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抓紧抓好。

在调查核实基础上,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形成强烈震慑,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守护好绿水青山。


春山如笑,花明柳媚,人们在生机盎然的春日里尽享绿水青山之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和有力推行,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有关省份的督察反馈显示,“督察整改还不到位”是一些地方的共同问题。例如,某省一个海滨度假区在第一轮督察进驻结束后就“顶风而上”,违法抽取海砂围海造地,甚至大面积填埋红树林;某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在水电站、探矿项目整改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申请整改销号;某直辖市有关部门降低要求,在27家污水处理厂验收监测发现7家出水超标的情况下,仍认定全部完成整改任务,等等。整改不“真改”等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整改不力的根源在哪里?主要还是一些地方、部门及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紧迫性、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抱着“督察一阵风、躲过就轻松”的心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欠缺。这就导致环保工作压力传导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滞后,落实党和国家的部署打了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主动。解决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问题,首要的是各地各部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之成为化解矛盾和难题、坚定信心和决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咬住问题不放松,把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抓紧抓好。


制度是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整改任务就是军令状。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整改不“真改”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偏离党中央决策部署,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对于整改不力、弄虚作假问题,不能“下不为例”,也不能对干部搞假问责。应在调查核实基础上,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形成强烈震慑,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守护好绿水青山。


整改不力、“纸面销号”等问题的出现,也暴露出一些地方的整改销号验收环节存在管理漏洞。一方面,一些地方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是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销号的责任主体,上级部门对相关问题销号的核查,大多是根据报上来的资料。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整改销号标准不够明确。敷衍应对、弄虚作假者因此有了可乘之机。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在资料核查之外,加强现场暗查暗访,利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加强核查。同时,各地应进一步明确整改验收销号的标准和办法。


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持之以恒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动真碰硬,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才能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毅